低密度脂蛋白偏低要不要服藥
低密度脂蛋白偏低如果是疾病引起的,是需要服用藥物治療相關疾病的。
低密度脂蛋白是總膽固醇類中的其中一成分。膽固醇常以脂蛋白的形式出現,而低密度脂蛋白是由極低密度脂蛋白通過肝臟轉化而來,其功能是把組織轉化到血管的膽固醇再轉化到全身各組織,血清正常值是3.12mmol/L。
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偏低主要原因如下,過度運動、攝入不足等。有些病人由于自身消耗而造成低密度脂蛋白偏低,比如甲狀腺功能亢進、貧血等病人,均可表現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這類患者是需要服用相應的藥物來進行治療。還有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惡病質狀態腫瘤的患者,也會出現這種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的現象。這類患者須要加強營養,部分患者也是需要服用相關藥物進行治療。有些病人長期服用他汀類降脂藥,這會導致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低。這是針對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治療手段,通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從而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這種情況不需要藥物進行治療。
因此低密度脂蛋白偏低并不一定都需要藥物治療,需要根據不同原因采取不同處理方式。
本內容由北京醫院 心內科 主任醫師 李明洲審核
點這里,查看醫生回答詳情
低密度脂蛋白偏低是指在1.0以下。這要看情況,假如一直是這種低下的話,那么就應該去醫院檢查,看看是身體什么地方出了毛病,對癥下藥,及時治療。更多的是可以從自己飲食方面去調整,改變生活方法,多吃一些有營養的肉制食品,動物內臟等來加強營養。
低密度脂蛋白偏低原因
低密度脂蛋白偏低可見于長期低脂飲食、營養不良等生理性因素,或肝硬化、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病理性因素。
低密度脂蛋白是富含膽固醇的脂蛋白,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基本因素。我國成人低密度脂蛋白合適范圍為﹤3.37mmol/L,邊緣性升高為3.37~4.12mmol/L,升高為≥4.14mmol/L。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具有以下臨床意義:
1.生理性降低:長期低脂飲食或營養不良,導致低密度脂蛋白降低。
2.病理性降低:患有肝硬化、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疾病,引起低密度脂蛋白降低。
本內容由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內分泌科 主任醫師 劉佩文審核
點這里,查看醫生回答詳情
你好,低密度脂蛋白及血脂的檢查受許多因素的影響,一次低或偏低,沒多大關系。若經常低,需要排除相關疾病。血脂是健康人體內所存在的成分,對于維持生命活動必不可少。但是,若過高過低,可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被稱為血脂導常。
一,正常人血脂中低密度脂蛋白濃度為:合適水平:≤3.10mmol/L,邊緣升高:3.13~3.59mmol/L;升高:≥3.62mmol/L。
二,若經常反復過低,排除以下疾病
甲狀腺功能亢進:易饑餓,消瘦,心悸心慌,汗多等,有的有眼凸,甲狀腺腫大。有的癥狀不典型,血液化驗甲狀腺功能異??纱_診為甲狀腺功能亢進。
消化吸收不良:慢性腹瀉,或腸道疾病,脂肪瀉等,致膽固醇吸收明顯減少。
肝硬化:肝功能異常,導致肝臟合成低密度脂蛋白減少。
無β-脂蛋白血癥,惡性腫瘤等,但同時伴有相關疾病的不適癥狀。
三,若沒有上述疾病,而是因為吃調血脂藥或正常健康人,不要過份擔心。因為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之,是血脂中最值得關注的指標。而其低就相對來說是好的。
還有每個人的低密度脂蛋白的值不完全一樣,有時偶爾波動是正?,F象。若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等的患者,要求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在1.8mmol/L以下,是以下,沒有最低。所以,沒有其他疾病引起低密度脂蛋白低是正常的。
很高興能接收到你的邀請,下面是我對于這個問題的闡述:
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種運載膽固醇進入外周組織細胞的脂蛋白顆粒,可被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當低密度脂蛋白,尤其是氧化修飾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過量時,它攜帶的膽固醇便積存在動脈壁上,久了容易引起動脈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稱為“壞的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是進行血液檢查里面的一項,主要就是檢測血液里面膽固醇的含量,低密度脂蛋白并不是越低越好,如果低密度脂蛋白出現偏低情況,大家就應該做好飲食方面的調節,還應該注意適當的進行運動,這樣才能讓身體健康。
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檢查項目,如果低密度脂蛋白偏低就證明自己的身體出現了一些狀況,大家應該及時調整,否則情況會變得越來越嚴重,還會導致其他一些疾病出現,調理低密度脂蛋白偏低的方法有很多,大家可以好好了解一下。
通過飲食改善低密度脂蛋白偏低的狀況,做好飲食方面的調節,可以適當的攝取一些含有膽固醇的食物。像豬肝,豬腦,蛋黃,蟹兒黃,鴨蛋,雞肝,奶油,牛肝等食物就應該適當的多吃一些,當然一次性也不要吃得太多,否則容易出現反效果,會讓低密度脂蛋白的數值又變得太高,這樣也是非常不好的。
通過運動來改善低密度脂蛋白偏低的狀況,適當的運動可以讓血液循環速度變得更快,可以讓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也可以讓肝臟代謝速度變得更好,大家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運動量不需要太大,在自己身體能夠接受的范圍之內就可以了,如果運動量太大反而會讓身體覺得非常疲累。
我是心內科主任醫師謝連娣,專注分享醫學、康復方面相關知識,如有疑問可以給我留言,歡迎關注、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