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英雄兒女》有感
今天我看了《英雄兒女》這部電影,影片里的王成和王芳很勇敢,也很有膽量,體現了當代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王成為了守住戰地,與那些美國鬼子拼死一搏,最后同歸于盡。王成雖然犧牲了,但他是為祖國而犧牲,為人民的幸福而犧牲。
王成的英雄事跡一傳開,第一個影響到的就是他們整個團,王成的故事讓他們團的戰士更有勇氣去打敗那些美國鬼子。
王成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學習他為國捐軀的精神,也要學習他勇敢拼搏的精神。
每當我看著五星紅旗高高飄揚,我就會想起那些革命烈士,因為是他們把五星紅旗染紅的,所以我們應該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好好學習,長大做一個有用的人才。
偉大的情誼
——觀《英雄兒女》有感
“紅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側耳聽……”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有多少英雄兒女犧牲在這片摯愛的土地上……
影片主要講述了高地上,哥哥王成犧牲了,妹妹王芳為哥哥宣傳英雄事跡時,身負重傷,隨后又與親生父親相識。
影片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對英雄兒女。好一對英雄兒女,無論是哥哥還是妹妹,他們都是英雄兒女,都是祖國的驕傲!正是由于他們對朝鮮人民的愛,對敵人的恨,才造就了王芳在掩護炊事班同志時,身負重傷。朝鮮人民金大爺才會無論如何也要趟過大河,把王芳送到后方去,即使累了,手臂流血了……
這正是偉大的情誼,一段偉大的情誼!抗美援朝中的英雄兒女們,為了抗美援朝的勝利,你們忠心耿耿,保家衛國,盡職盡責,無私的燃燒著自己,奉獻著自己。
比起抗美援朝的壯士們,我們不能保家衛國,不能英勇殺敵,難道不能奉獻造就嗎?不要求多么大的奉獻,只要奉獻出一點愛心,只要奉獻出一絲溫暖。如:為乞丐捐助一分錢,為希望工程捐獻一本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許就是舉手之勞也能對得起那些英烈。
如果你只知道索取,那你永遠對不起革命先烈……
《英雄兒女》觀后感
《英雄兒女》這部電影記述了抗美援朝時期志愿者們的英雄事跡。
抗美援朝時期,中國人民志愿軍某軍政治部主任王文清,意外地遇到了老朋友王復標的兒子王成,從而獲悉與自己失散了18年的女兒王芳的消息。王成在一次戰斗中負傷,正在醫院養傷時聽說部隊要打大仗,傷未痊愈便跑回連隊請戰。戰斗打響了,為了堅守無名高地,部隊傷亡慘重,增援部隊一時又無法趕到,沒過多長時間,陣地上只剩下王成一個人。王成一人堅守陣地,消滅了無數進攻的敵人,為了消滅更多的敵人,他對著報話機向首長喊道:“為了勝利,向我開炮!”最后,在彈藥用盡,敵人再次進攻時,王成抱著爆破筒跳進敵陣,壯烈犧牲。王芳知道后,十分悲痛。后來在一次演出中,王芳為了掩護一名炊事員,不幸身負重傷,被送回國內治療。不久,王芳返回朝鮮,知道了王文清是自己的親生父親。王文清鼓勵王芳要做工人階級的好女兒,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王成叔叔負傷請戰,始終沖在隊伍的最前面,不放過一絲機會。好一個“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王成叔叔英勇地倒下了,為了任務,為了使命,更是為了和平。他是我們民族的英雄!王芳也是好樣的,她為了他人而身負重傷,回國內治療痊愈后仍然不忘抗美援朝。他們愿意犧牲自己,換取勝利。這種無私的精神,這種無畏的精神,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是我們中華人民的驕傲!王成和王芳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這部電影中不僅體現了這一種革命精神,也表現出了骨肉親情的感人。
今后我們一定以這些英雄為榜樣,學習他們的精神,刻苦學習,勇攀高峰。我們還要懂得維護和平,發揚和平精神。祖國的未來需要靠我們來發展,我們一定要以實際行動來報效祖國!讓我們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做跨世紀的接班人!
說起看電影,那還要追溯到2006年秋天的一天,在上海出差的我,獨自一人閑暇之時,到曹楊電影院看了一場由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電影《世貿中心》,電影描寫了911恐怖襲擊中紐約消防局的消防隊員參加世貿中心救援的故事,是一部在災難片中宣揚美國人性和價值觀,宣揚英雄主義的影片,和《拯救大兵瑞恩》《第一滴血》《真實的謊言》歷來的美國大片一樣,影片推崇的是美國式的愛國主義和英雄情結,當時我懵懵懂懂的想,中國歷史上在抵御倭寇的戰爭中,在反法西斯和民族解放戰爭中,也有那么多英雄,怎么現在的銀幕上出現的都是“美國英雄”。
這就是我時隔10年后,今天特地走出家門,冒雨走進影城觀影的原因,因為今天有一部反映抗美援朝的電影《我的戰爭》全國首映,因為這部電影的宣傳片在網上引起爭議,因為我十年沒有看電影了。
因為知識儲備有限,由于掌握的資源和信息量的匱乏,我是不擅長寫專業性影評的,充其量寫這篇小文只能說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抒發一下自己的觀影感受。
近年來,在追求商業利益的電影市場,在追逐票房第一目標的競爭中,國產電影觀眾和票房經常不敵美國大片,這種現狀已持續多年??础段业膽馉帯肺沂怯辛怂枷霚蕚涞?,不為觀眾的多少動搖我的觀影決心,也不會因爭議紛亂影響我的觀影心情。
《我的戰爭》和以往的戰爭片一樣,戰爭場面拍的氣勢恢宏巨大,但我覺得現在的戰爭片畫面音效更加逼真,戰爭場面更加震撼、慘烈,可見如今的電影拍攝技術借助于電腦特技已經日新月異了。
影片從志愿軍九連和文工隊入朝參戰前的火車站相遇拉開序幕,先后設置了江面大橋遇襲、五義亭阻擊攻堅戰、小鎮排雷突圍戰、537高地爭奪戰等劇情,通過一批血性軍人,熱血青年入朝參戰,在一場場槍林彈雨戰斗中生死與共的經歷,演繹了戰火紛飛中的兄弟情、父子情、父女情、戀人情,謳歌了人生角色的升華和生命在殘酷戰爭中的蛻變,演繹了一個又一個戰地英雄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又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
影片中的每一場戰斗中,都有志愿軍戰士前仆后繼壯烈犧牲:五義亭峽谷為炸毀美軍坦克犧牲的大斧子、小鎮突圍中掩護戰友犧牲的老爹和王文珺、537高地爭奪戰犧牲的老梆子、連長孫北川,還有在江面大橋遇襲、小鎮突圍、537高地爭奪戰中倒下去的沒有名字的志愿軍戰士。還有那些在戰斗中血肉模糊的戰士,那些在戰地救護中疼痛無比的傷員,那些雖傷殘但活著回來的勇士,哪一個不是最可愛的人,哪一個不是共和國的英雄!
戰爭是殘酷無情的,為正義而戰是神圣的,國家的英雄是可敬的。全世界各國都以不同的藝術形式歌頌為國家為民族或獻身或活著的英雄,每個國家都有或活著或犧牲的英雄受到人們的崇敬和愛戴。美國大片中更是不斷向全世界推崇他們在二戰、朝鮮戰爭、越戰中的英雄,不斷推崇在災難來臨之時充滿人性光輝的英雄,不斷推銷輸出他們的價值觀,我們的電影觀眾并沒有感到有什么不對的地方,也沒有感到奇怪和詫異。因為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有他們國家的榮譽和驕傲,他們民族的尊嚴和自豪,他們崇拜英雄情結??v觀各國數不清的無名烈士紀念碑,無名英雄墓,無不彰顯崇尚英雄的國家意志和人民意志,這些國家的人們并沒有過多議論所在國家參與或發動戰爭的正義與否。新中國成立之初,共和國的締造者在北京建造了雄偉高大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紀念碑是共產黨執政后奠基的,但看看紀念碑后面的碑文就知道紀念碑不只是紀念緬懷共產黨的英雄。
我一直覺得不可理解的是,各國都在歌頌自己國家和民族的英雄,也沒有人過多追問英雄產生的那場戰爭正義與否,不知道《我的戰爭》與別的戰爭有多大區別,為什么對《我的戰爭》這么敏感。
說實在,只有經過戰爭才知道戰爭的殘酷,只有經過戰爭才知道生命的脆弱,只有經過戰爭才知道和平的寶貴,只有經過戰爭才會厭惡戰爭。全世界各國都不想卷入戰爭,各國人民都不愿意置身戰爭,但發動戰爭是國家行為,是統治者的意志,人民只能被迫參與戰爭,所以,正義和非正義戰爭不是哪個人書寫的,而是由歷史定論的,看待戰爭的正義和非正義,必須用歷史的眼光看待歷史,不能割裂,也不能偷梁換柱,不能把戰爭和戰爭中的英雄等同而論。記得當年有句經典的話說過,什么階級說什么話。因此,我認為評論戰爭所持的立場決定了對戰爭歷史的態度和戰爭背景的審視。
《我的戰爭》這部影片和眾多的以戰爭為題材的中外影片并無多少不同,之所以引發爭議不是戰爭片本身出了什么問題,而是影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放在當今信仰的缺失,精神支柱的垮塌,各種思潮泛濫,意識形態領域依然尖銳的斗爭,改變中國顏色的暗流涌動,推波助瀾的背景下,這樣理解這場因影片和宣傳片引發的爭議我認為就不奇怪了。
影片《我的戰爭》最后,在537高地爭奪戰中身負重傷的孫北川和張洛東躺在陣地上有句經典臺詞對話:張洛東問連長孫北川“我們現在所做的事,以后的人是不是還會記得”,孫北川回答道:“會記得的”。聽了這樣的話,我感動的眼淚流了下來,時隔數十年,我們身處和平年代,我們能忘記這些用血肉之軀換來幾十年和平的英雄嗎?我們還記得這些英雄嗎?我們還在喋喋不休的為影片名稱爭論嗎?
影片《我的戰爭》和影片《英雄兒女》都取材于巴金先生的作品《團圓》,都是以戰爭為大背景的英雄頌歌。我覺得,有民族尊嚴和民族精神的人,有英雄情結的人,不要再分“左粉”“右粉”了。讓我們在尊敬各國英雄的同時,首先尊敬自己國家的英雄!不要忘記“我的戰爭”中我們的英雄!
來自德國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勞斯的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國家命運》是由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有限責任公司、解放軍總裝備部電視藝術中心、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星億源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解放軍總裝備部、中央電視臺榮譽出品的紀實性革命史詩電視劇,由延藝執導,韓中、劉勁、謝鋼,胡亞捷等主演。
該劇全景式地展現了我國“兩彈一星”設計研制和試驗成功的全過程。史詩大劇講述了“兩彈一星”及其信念 ﹐記錄了貧困經濟條件、薄弱的技術基礎和艱苦的工作條件下﹐六十年代的科學家們以驚人的智慧與毅力﹐創造出“兩彈一星”的民族奇跡。
有的,但一般人聽到這個曲子應該是從電影《2001太空漫游》不過這個片子是沒有原創音樂,而是拼接了許多經典音樂片段,其中被《國家命運》再次使用的片段確實來自德國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勞斯的交響詩《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聽一下驗證下對不對。
有
《國家命運》講的是朝鮮戰爭結束后,有感于美國先進武器在戰場上對我志愿軍造成的巨大傷害,為徹底打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敵對勢力對中國的核威懾,以錢學森、錢三強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科學家克服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在貧困經濟條件、薄弱的技術基礎和艱苦的工作條件下,在黨中央的堅定支持下,以驚人的智慧與毅力﹐先后完成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成功試爆原子彈、氫彈等一系列偉大壯舉,創造出“兩彈一星”的民族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