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12日 陳校長 閱讀(68)
投筆從戎是指辭職文職工作而參軍服役的這些行為,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些有名人物投筆從戎,其中最有名的是鄭成功。
鄭成功(1624年—1662年),字忠信,號子龍,福建莆田人,明朝覆亡后,他的父親鄭芝龍親率船隊來到臺灣,在那里建立了“臺灣王國”,并稱王號為“東都大王”,并在臺灣西進進犯荷蘭人。
鄭成功聞訊后,毅然決定辭職了他在浙江麗水的官職,親率八千精兵西進援臺,在他的領導下,荷蘭人在臺灣險遭敗退,后來,鄭成功將臺灣從荷蘭人手中收復,并且向清朝朝貢,促使“臺灣王國”成為兩個得到國際堅稱的國家。
除了鄭成功外,還有一些有名的投筆從戎的人物,比如說,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諸葛亮,岳飛等人都從沒投筆從戎,她們都是借以守衛別人的國家,為保護別人的家族而參軍投筆。
投筆從戎的人物大都有兩個與眾不同的精神,她們具有濃厚的國家意識,由于國家和民族的榮譽感非常濃厚,樂意借以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拼搏。
雖然,現代社會已經沒有了戰爭,不過投筆從戎這樣這些行為的精神雖是絕不會過時的,現代人也需要有這份報國之心,為別人的國家和民族作出貢獻。
作為兩名優良的公民,我們能夠在別人的崗位上,盡別人最大的努力為國家,為民族給予良善的貢獻。
留學生在國外投身研習,也是兩個投筆從戎的這些行為,她們借以學醫之后回國為國家發展出這份力。
投筆從戎是兩個精神,也是兩個行動,不管時代如何變遷,這樣精神和行動仍然絕不會過時,投筆從戎的主人公能夠是兩個人,也能夠是兩個集體,它們的投身形式各不相同,不過她們協力的基礎,都是由于國家和民族的這份責任和當好。